设为首页

新闻热线:   0571-88255213

钱江观潮丨跨界融合改变浙沪两个同名小村的面貌:南北两“山塘”,组团蹚新路
2025-08-18 13:29:25 来源:潮新闻
分享到:

在浙沪边界,一座百年古桥连接起两个同名村:桥北,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;桥南,是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。南北两“山塘”因分属浙沪两地,虽鸡犬相闻,却曾一度陷入不均衡发展的困境。

山塘桥堍南北两端,各延伸出一段老街。2016年,金建东刚当上南山塘村里的书记时,他便常坐在村口桥头看景,北望岸房成景,游人如织;南望街巷破旧,门可罗雀。那时,金建东暗下决心:定要将村里冷清的老街,变得像桥北一样热闹……

如今,他的愿望成真了。

周末清晨,初秋的微风将沉睡的老街唤醒。64岁的上海游客何菊英和老姐妹们赶到南山塘的老街游玩。先人手一杯手磨咖啡,再逛逛老街上的杂货铺、糕点铺、钹子书场、江南民俗馆。听一段钹子书,品一品平湖糟蛋,再拎一瓶老字号“老鼎丰”米醋回家。

改变,始于2016年。

这年下半年,南北两个山塘村,共同成立联合党支部,并逐步探索“毗邻党建”引领协同发展,合力推动“明月山塘”景区建设。自此,两村开始以南北山塘为核心,统一建筑风貌、共享旅游资源、联合招商运营,一边修旧如旧,恢复老街旧貌,一边引入各色业态,形成资源互补。如对比景区餐饮业态,桥南有平价土菜,桥北就改成了精致融合料理;又如住宿,桥北面向年轻客群打造特色民宿,桥南则针对中老年游客推出康养民宿,主打三天两夜慢游乡村套餐。如今,山塘河1.7公里的南北两岸,80多家店铺错落分布,国风民宿与网红咖啡店比邻而设。

两村心向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景区建设越来越好,业态越来越丰富,游客也越来越多,上海的、浙江的、江苏的……

在桥南经营土菜馆的宋建伟发现,原本只能摆3桌的小店,客人时常多到没处坐。他把店铺从75平方米改扩建到了500平方米,能摆20桌,但周末节假日仍一座难求。时近中午,宋建伟奔波在厨房与桌台间,手机响个不停。在宋建伟店里,150多道特色土菜依据时令食材供应,开店6年,他加上了1000多个回头客的微信。

年轻人也回来了。乡村文化空间主理人许昊创办戏剧社,社员全是年轻人。18岁的平湖姑娘胡一一是团里年纪最小的。她和伙伴们以“明月山塘”的故事为原型,搞起了短视频、戏剧创作,已累计创作原创喜剧3部,发布短视频20多条。32岁平湖青年朱健,返乡当起了茶空间主理人,每天钻研新中式茶饮,“圈粉”长三角游客。今年上半年,“明月山塘”景区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,实现总收入约2000万元。

以南北山塘为核心,“毗邻党建”的风吹到了周边的小镇小村。2019年,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、吕巷镇、张堰镇和嘉兴市平湖市广陈镇、新仓镇共同签署《长三角“田园五镇”乡村振兴先行区五镇联盟共建协议》,携手制定发展规划,将跨省文旅、农业产业等资源整合起来。6年来,五镇携手发布各类建设项目约520个,总投资约288亿元。

南北山塘村持续发力,共建枫叶岛、生态岛文旅项目,引入网红书店、咖啡吧、美术馆,布局高端旅游路线;上海廊下镇中华村农家乐订单火热,灶头菜饭飘香,农户自家种的蔬菜瓜果成了游客最爱“伴手礼”;平湖广陈镇龙萌村打造村级民宿项目龙萌湾,如今每年能为村里增收60多万元,泗泾村文旅兴村组建绣娘队,搞起绒绣画共富工坊,面向景区内外接单,定制文创产品……如今,两地5个毗邻的核心村,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5%以上。2024年,五村的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23万元。

这种消弭边界的合作模式,能否更深一度?今年,五村成立党建工作协调会员会,携手组建“大山塘”跨省组团发展片区,将“明月山塘”景区建设范围从620亩扩大至1500亩,持续引入文化美食、非遗体验、高端民宿等新兴业态。

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滋润。五村携手成立了山塘旅游开发公司,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,以自主开设、合作经营等方式开设农家乐、民宿等业态65家,帮助400多人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年均创收15万多元。

夕阳西下,晚霞如锦,山塘桥下,两张八仙桌,6把小条凳,12名来自浙沪五村的党员村民代表、村干部围坐一团,开始“板凳夜话”。

“最近,生态岛上的寂静山塘共富工坊推出了意大利薄饼、糟蛋、咖啡三剑客套餐,客人评价很高。”金建东挑起话头。“你们村的糟蛋工厂都投产,糟蛋味冰淇淋下半年能上架吗?到时候也让我尝尝鲜。”上海金山区山塘村党总支副书记朱航天立马笑着接话。“咱们村里还有精酿啤酒、咖啡烘焙工厂好几个新项目呢,往后景区里美食就更多了!”南山塘村商户何明月自豪道。

【短评】

错位互补更“出圈”

乡村游不能千村一面。跨省组团发展,到底是优势叠加,还是同质竞争,是两地共同面临的一道必答题。

“明月山塘”景区的成功,给出了答案。两村虽地域不同,但地缘相近、人缘相亲、产业布局相似,正是通过错位互补,才赢得了破局“出圈”的先机。

成功互补,关键靠制度。在“毗邻党建”框架下,浙沪两地打破区域行政壁垒,常态运行“事务共商、工作共推、责任共担”机制,推动产业项目错位布局,这才将“1+1>2”的效果发挥到最优。

从南北山塘“点对点”合作共建,到浙沪毗邻核心镇村“片与片”组团发展,这里正在创新书写更多可复制的经验模式。

【来源:潮新闻  作者:记者 顾雨婷 见习记者 孔玉叶 通讯员 马旻斐 陆丽君  编辑:方熹】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城建
  • 文化
  • 民生
  • 墅评

新闻网站: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

政府门户网: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(滨江)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