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
新闻热线:   0571-88255213

城市大脑,杭州智治——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的城市治理探索创新
2023-07-10 15:47:50 来源:杭州发布
分享到:


f5212efb847584147b582745e0b5b80a_rB4AiWSq5M-AK_ROAAGFLW-bVys833.jpg

城市是一门科学,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、脉搏、肌理,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,它会生病的。

——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

人类用了五千多年的时间,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,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征。

——美国城市学理论家刘易斯·芒福德

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。在探索城市治理的道路上,人类给出了万千种可能,若论足以载入史册的,应该有杭州的名字。

五千多年前,当中华文明曙光初现,良渚先民筑坝修堤、开渠通河,用山河互联开启了“中华第一城”治水营城的探索。

新时代的今天,还是在这片文明土地上,当代杭州人归集数据、开发场景,用数据互联开启了“数字经济第一城”数智治理的先河。

奔涌而下的历史与溯水而上的未来彼此交汇,映照现实。

2003年1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“数字浙江”建设;这一年的今天,“数字浙江”建设上升为“八八战略”的重要内容。

20年来,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,“数字杭州”建设次第花开,成果丰硕,其中最有辨识度的就是城市大脑。它承载着良渚先民治理城市的历史积淀,也肩负着“数字中国”建设的未来使命。

治堵:

让出行更便捷,让交通更智慧

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,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,收放自如,进退裕如,这是一种能力。

——2020年3月3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

下午4时30分,唐卫忠出门下楼,到小区门口等“丁桥小蓝巴”1998路。三分钟后,他坐上小蓝巴,直达附近的大型超市。而在去年6月之前,他必须倒一班车、下车再步行300多米,才能坐上前往超市的公交。

丁桥有约40万常住人口,是杭州居住人口密集地区之一。如何疏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衔接公共交通与市民出行?

与丁桥隔城相望、相距30公里外的“云栖小镇”里,城市大脑深度分析丁桥区块出行数据,铺画了一幅交通热力图,居民出行习惯、公交地铁线路、基础设施布局一目了然。

根据城市大脑计算,结合区域特征及市民出行特点,交通部门开通了无固定站点、无固定走向的专属定制公交——“丁桥小蓝巴”。这条公交线串联起丁桥区块的生活区、地铁站、商贸区、学校等绝大部分生活场景,市民冲着小蓝巴招手就能搭上“顺风车”。

小蓝巴开通以来,丁桥区域公共交通客流量提升20%。

杭州公交集团汽五分公司副总经理周艳说,像“丁桥小蓝巴”这种为老百姓量身定制公交,放在十年前是无法想象的。现在,在城市大脑的加持下,杭州哪个区域需要开通新线路,开通的线路怎么走服务人口最多,一“算”便知。

从“数字治堵”入手,杭州还创新推出“延误指数”,通过车辆全样本分析、数据全流程监管,让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算法越来越“聪明”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杭州第一次做调研时,问了交警一个问题:这个城市每时每刻路上到底有多少车?

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,首先要知道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与交通拥堵到底有没有直接联系。而比机动车保有量更为关键的一个数据,是机动车在途量。

在位于云栖小镇的杭州市交通指挥大厅,你可以从滚动的大屏上了解杭州实时交通情况。城市大脑每2分钟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,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、延误指数、快速路车速等7项“交通体征”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扫描,王坚院士要的答案来了:平时不堵车的时候,杭州道路上约有27万辆;高峰时段堵得水泄不通的时候,其实路上也只有37万辆车左右。

原来,杭州治堵的关键,就在于那多出来的10万辆车。

那么,如何让这10万辆车高效通行?还得靠城市大脑的调度。

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从南极到北极,而是监控摄像头到交通信号灯的距离,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,但是从来没有被数据联通过。

但这一回,杭州将所有道路上的监控摄像头和信号灯接入城市大脑,相当于眼睛和手,眼睛看到车多了,大脑就发出指令,根据车流量调节信号灯时长。中河—上塘高架、莫干山路及沿线区域,这两条号称杭州市区最拥堵的区域路段,一年间平均延误分别降低了15.3%和8.5%。

王坚院士说,同样的成效,如果通过新增拓宽道路、新建停车场等传统做法实现“治堵”,可能要花费数百亿元。

今年春节后,很多人发现地面限行迟迟没有恢复,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,3月31日,杭州城市大脑2.0推进会上,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宣布,杭州正探索通过“智慧交通”取消“双限”:即取消小客车限购、地面道路限行。

这一天,恰好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杭州城市大脑三周年。三年来,杭州依托城市大脑建设,持续推进城市交通治理,到今年初,主城区50个交通堵点治理实现“降紫”21个、47条慢速道路中已有12条提速至20公里/小时以上。

三年过去了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城市大脑时的叮嘱,杭州牢记在心。三年不断探索,杭州城市大脑交出了破解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高分答卷。

治城:

让城市会思考,让生活更美好

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,是城市工作的重头。

——2015年12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

“叮咚!”

拱墅区和睦街道的社工张晴接到一条短信:2023年3月2日4时至16时持续不用水预警,请及时处理。

这是城市大脑“安居守护”应用发出的警报:金阿姨所住的房间连续12个小时未产生用水,可能存在异常。

拨通金阿姨电话,无人接听;去敲金阿姨家房门,无人应答;询问街坊邻居,也说好几天没见到金阿姨了。

张晴顿时紧张起来,她又赶紧拨打金阿姨子女电话:“哦哦!她和我们一起去旅游了。”张晴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下。

城市是人民的城市,城市大脑是“人民的大脑”。城市大脑自诞生之日起,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出行、停车、就医、居住、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。

城市大脑动态数清杭州随迁和常住老年人口的数量、分布及居住地配套设施、专业人员数量,建立决策模型、精准分析,率先形成杭州特色的“老有所养”“幼有所育”“社区大照护”体系。

以“安居守护”场景为例,通过环境监测、紧急呼叫、行为分析等多种智能预警,已为20多万老年人服务。尤其是高龄独居、空巢、孤寡老人,“安居守护”相当于给老年人请了一个24小时在岗的电子保姆。

在生命的两端,一老一小,最让人牵挂,都是大民生。

二孩妈妈张静最近犯了愁,小宝“小米粒”才22个月大,还不能上幼儿园:“我和老公平时都要上班,父母年纪大了也没法帮忙管孩子。”

在同事的介绍下,张静知道了城市大脑“托育一件事”。婴幼儿托位数、托育机构数实时数据一览无余,“VR云看托”还能还原托育园实景。系统为她智能“定制”最近的拱墅区京杭银墅托育园,张静实地看后非常满意。

城市治理最需要解决什么,老百姓最期盼什么,城市大脑就谋划、推出什么。“治堵”显身手后,城市大脑继续向“治城”延伸,其创新成果相继应用于看病就医、办事服务、惠企惠民等民生领域。

晚上7时,滨江区缤纷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站一楼“健康云诊室”内,徐树茂正在自检血压、体重。发现有指标显示异常,他通过“云诊室”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轮值的医生“面对面”就诊。手机完成支付,在“云药房”智能屏上输入取药码,很快徐树茂拿到了药品。“以前检查、问诊、配药都要跑到3公里外,有了城市大脑‘舒心就医’,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。”徐树茂笑呵呵地说。

眼下,杭州城市大脑多个应用场景已从杭州走向了全国。疫情期间余杭区首创的健康码,从上线到全国推广,仅用7天时间,一年不到累计亮码达到47亿次,助力全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。富阳区探索推出的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共享改革,已覆盖全市249家医疗机构,116项医学检验、32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院际互认,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肯定。

杭州城市大脑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也在全国推广。据新华三集团介绍,仅他们一家企业,就已将杭州城市大脑的系统和模型复制推广到北京、天津、重庆、内蒙古、山东等全国29个省区市180多个城市。

“城市是人民的城市”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认为,“八八战略”之于杭州的方法论意义之一,是回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人民问题,其关键在于民生与智治。

杭州不负众望,为人民而智治,让城市会思考,让生活更美好,奉献给了全国乃至全球城市治理方案——城市大脑。

【来源:杭州发布  作者:文/记者 项辉 陈奕 殷军领 邵婷 摄影/记者 陈中秋 视频/记者 俞建效 肖宽  编辑:高婷婷】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城建
  • 文化
  • 民生
  • 墅评

新闻网站: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

政府门户网: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(滨江)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