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新宇村的千亩荷塘产业园
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诗句中的景致,让人神往。这样的场景,漫步在杭州市临平区运河街道的新宇村,你就能欣赏到。
从杭州主城区行车50分钟,驶上丰稔桥,满塘的绿色映入了眼帘,星星点点的粉红点缀在高高低低的荷叶间。荷香随风涌动,沁人心脾。
每逢夏季,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千亩荷花是村子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吸引大批的游客、研学队伍前来观赏。美丽风景带动文旅发展,村子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。既保护生态环境,还能为村民实现效益增收,新宇村的“美丽经济”模式逐渐成为浙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之一。
2003年4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新宇村实地调研,提出“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提升浙江效益农业发展水平的主导方向”,为当时的新宇村种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。
20年来,“八八战略”的宏伟蓝图似润物无声,为“绿色浙江”的生态建设注入绵绵不绝的活水;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同春风化雨,为新宇村的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。
如今,这颗“小小的种子”在肥沃土壤的滋养下,茁壮成长、枝繁叶茂。新宇村正稳步走向绿色、美好、共富的新未来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水乡版图景已经跃然纸上。
从黑鱼养殖到荷叶田田
生态与效益“双赢”
站在千亩荷塘旁的阴凉处,风从身边掠过,鼻息间阵阵荷香涌动。新宇村党总支书记奚如良望着眼前的美好光景,感叹道:“谁能想到20年前这里的水还散发着腥臭味,塘里也是淤泥沉积,20年后竟成了飘香千里的荷花池。”
时间倒回20年前,新宇村还是当时有名的鱼鳖水产养殖之乡。2002年,运河街道整个黑鱼养殖的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华东地区前列。新宇村也被确定为国家级万亩中华鳖标准化养殖基地。“在高峰期,我们有137户农户直接从事黑鱼养殖和甲鱼养殖,水产养殖成为我们村的支柱产业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711元。”奚如良介绍。
黑鱼养殖给村子带来了经济效益,但与此同时,也牺牲了环境。黑鱼是肉食性鱼类,其残饵和排出的尾水都具有严重污染性。此外,新宇村紧靠着京杭大运河,其养殖废水直排运河对水系生态健康也产生了威胁,转型迫在眉睫。
习近平同志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如同引路航标,给新宇村指明了方向:积极探寻“高效”与“生态”两条腿走路的法子。
但是,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当时村里提出要关停黑鱼塘,保护环境,将鱼塘都改为荷塘,发展莲藕产业。这一想法,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,大家觉得改为荷塘,种植莲蓬究竟能带来多少收益,心里没底。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,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,详细地为村民们解释关停鱼塘后的好处以及后续各项举措。同时,村干部还带头关停了自家的鱼塘。
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,2015年, 新宇村终于全面关停了“两鱼养殖”产业,利用黑鱼塘底的淤泥养起了荷花。“2016年,我们引进了莲藕产业。进来以后,首先解决了我们生态的问题,告别养黑鱼时期的腥臭,良好的环境又回来了。2017年还在这里举行了全省的小微水体现场整治会。”
化淤泥为养料,荷花不仅将绿水还给了新宇村,也给村民们带来了“特别的惊喜”。
在李伯伯家庭农场,已经是爷爷辈的李国叙从荷花池深处,抓起一只近1公斤重的甲鱼,扔进池边的塑料桶里。这是当地探索的“藕鳖套养”立体循环养殖模式。“甲鱼养殖在荷花池里品质好,单价直线上升,现在的价格是原先的10倍。”既不破坏生态环境,又能够实现增收,新宇村推行的养殖模式真正实现了双赢。
据了解,原先养黑鱼的每亩利润在3000元—10000元,现在用套养模式,不仅可以卖生态甲鱼,每年夏天还可以卖莲藕、莲蓬,一年每亩利润可以达到12000元—150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