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
新闻热线:   0571-88255213

新宇新愿——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的美丽乡村蜕变之路
2023-08-23 10:20:25 来源:杭州日报
分享到:

整合资源突破二次转型难题

新兴业态让村子“火出圈”

在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之后,“青荷盖绿水,芙蓉披红鲜”的千亩荷塘成为周边小有名气的打卡点。同时,也给村里带来了新“课题”,如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?

2021年,乡村职业经理人方泳通过应聘来到新宇村。他看中了新宇村产业的发展空间,“当时这里是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,如此广阔的天地肯定能大有作为。”

通过整合乡村资源、结合高效生态农业的特点,方泳开设了“红领线上直播间”,帮助新宇村的稻米和莲产业链做好产品分销,让“田间地头的农产品”上架“城市餐桌”;通过与浙江外国语学院、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,将人才资源引入乡村振兴发展;通过招商招引,积极寻找创业公司等落地新宇村,拓宽产业边界……新业态的发展壮大,以“一传十、十传百”的联动效应吸引了众多创业者。独具优势的田野风光、丰盈肥沃的创业土壤,留住了不少具有“慧眼”的“农创客”,“95后”彭嘉祺,就是其中之一。

“我是土生土长的临平人,之前是搞摄影的,近些年返乡创业。机缘巧合之下,来到新宇村,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。从摄影的角度来说,从这里看过去,天、房屋、运河等元素组合起来是非常好的构图,所以就想着在这里开一家咖啡店也不错。”将咖啡店与新宇村的乡野特色融合,彭嘉祺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品牌——“麦田咖啡·有风小屋”。

小屋坐落在一片稻田之间,白墙、灰瓦以及大面积的原木色,远远望去,与田野浑然一体,在简洁宁静中融入了朴素的美,好似它原本就应该长在此处。

今年“五一”,“有风小屋”正式上线,假期五天营业额达30多万元。“平常周末的人流量有三五百人,热门节假日会有近1500人过来玩,咖啡的平均消耗量也可以达到平均一天100杯左右,比在市区的店生意好。”

如果说“有风小屋”吸引的是前来打卡的年轻人,那么“奶奶工坊”则是解决了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就业难题。早在2019年,“海归”洪智浩就看到村里发生的“美丽变化”,回乡办起了果莲种植。不仅培育出了在“盒马”上架的网红莲子,还召集村里赋闲在家的老人参与莲子剥脱工作,每人每年增收近万元,让100多位老人实现“在家门口就业”,此举也收获了6300万网络点赞。

由荷花衍生的新兴业态不仅俘获了年轻人,也留住了本地人。高效生态农业的联动效应正辐射至四面八方。

发展农文旅

激活乡村“共富引擎”

“因为新宇村处于城市开发边界线之外,绝大多数的土地都是农田,我们围绕农田做文章,一方面是做好高效生态农业,另一方面就是要做研学。”村支书奚如良表示,近年来,新宇村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框架上,找到了契合时代的“需求点”,定位研学游,发展农文旅。

这个暑假,浙江科技学院“青春心连新,筑梦共富宇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新宇村,在村文化礼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“‘小候鸟’假日课堂”活动。负责人之一的施琪,也是新宇村的大学生创业者。“去年帮新宇村开发了一套研学课程,当时正值国庆节,整个假期一亩地差不多有5万元的研学收益,这给新宇村和我们学生群体也打了一针‘强心剂’。”提到研学带来的意义,她打心里觉得欢喜。

今年,施琪还给新宇村带来了一支特殊的研学团——浙江科技学院中外实践团,由印度尼西亚、乌克兰、哥伦比亚、也门、马来西亚、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组成。他们在千亩荷塘池畔诵读《将进酒》等经典诗篇,在“清水丝绵”非遗课堂体验“扯绵兜”的乐趣,还在农家院里品味新宇村的特色农产品……

新宇村在留学生和中国文化之间,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,构筑多元和谐的文化景观。“这是一个认识中国国情很好的窗口,所以他们非常喜欢,也想参与到研学课程当中。”施琪表示,这也给予她很大的信心,在之后的日子里深耕乡村研学。

锚定时代风向标,新宇村打造“追随总书记脚步”精品实践教育基地,以共富实践交流中心、李伯伯家庭农场、千亩荷塘“新语轩”、“嘱托BOX”等为主要点位,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260余批次、2万余人次。

此外,新宇村还联动运河街道北部的双桥村、戚家桥村和杭信村,以“研学”小切口迈向“共富”大场景,开发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及乡村特色文旅线路,构建了一条资源共享、协同发展的“乡村共富带”。农文旅的有机结合,正在这片大地上发挥“共富引擎”的作用。

小小的新宇村,也是临平区农业发展的缩影。临平区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,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,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有市场竞争力、能带动农民致富、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。“我们以高标准创建大运河省级现代农业园区,以枇杷、水稻和水产为主导产业,规划形成‘一带一核两区三链多点’的园区创建布局。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0个,累计完成投资额达4.35亿元,同时还引进了10个大项目,计划总投资超过10亿元。”临平区农业农村局产业科副科长陈聪表示。

在文旅方面,临平区还实现了“一村一品”个性化定制,2022年度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总量87万人次、营业总收入7933万元。下一步,临平还将迭代深化新时代“千万工程”实践,持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,加快省级园区创建,加大农业 “双招双引”,深化农业“双强”等行动,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。

【来源:杭州日报  作者:文字/记者 刘长征 吴薇 张玎 周振琪 视频摄影/记者 陈军 邱仁森 严嘉俊 项凯  编辑:高婷婷】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城建
  • 文化
  • 民生
  • 墅评

新闻网站: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

政府门户网: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(滨江)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