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

新闻热线:   0571-88255213

湖山之间寄深情——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的西湖保护与发展
2023-08-28 11:28:46 来源:杭州日报
分享到:


俯瞰西湖

西湖山水,和美岁月,从来都是杭州人的精神归宿。

西湖,既是“自然造化”的奇迹,又是“人工雕琢”的精品。

2002年,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实施。同年11月28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杭州的第一站,就选在了西湖,他指出,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“灵魂”,西湖是杭州的“生命线”。

从那时起,习近平同志就已将西湖的保护与开发提升至对待“世界文化遗产”的高度,也为日后西湖的“申遗”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古人赞咏西湖的诗句,最脍炙人口的,莫过于苏轼的那句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一个“宜”字,最为关键。

“宜”,因地制宜、协调和谐。无论是“申遗”还是长远保护,都是在“八八战略”长远的、全局的精神指引下,方能有西湖保护开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和谐共生。

从泛浑发黄到清波荡漾

西湖“水下森林”筑起生态屏障

西湖手划船船工吴光华,已经当了30多年“船老大”。经常有坐船的游客问他,西湖的水为什么这么清?

1990年,他从绍兴来到西湖边当起了船工。他说:“那时候,夏天只要一到高温天,西湖里的水是泛浑发黄的。”

变化从2003年开始。吴光华说,西湖水肉眼可见一年比一年更清澈了。“现在,我们船工在岸边等客人的时候,一眼望过去,湖水始终是清的,金沙港、茅家埠、乌龟潭一带,一片片水草在湖底看得清清楚楚。”

今年以来,以茅家埠—乌龟潭—浴鹄湾等景点串联的西湖游船线路持续火爆,成了网红游线。“以前没人知道,现在一天载着客人最多要划进来6趟。”吴光华说。

如果说李泌、白居易、苏东坡等历任杭州地方长官留下了疏浚治理西湖的政绩,是为美丽奇迹埋下的伏笔,那么进入新世纪后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和“申遗”,无疑是让西湖之美翻开了崭新的篇章。

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主任丁高峰介绍,2003年,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如火如荼进行中,西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也全面启动。新增了两个预处理厂,在“开泵引水”到“注入西湖”工序间,增加了絮凝、沉淀等数道处理工序。不仅让注入西湖的钱塘江原水透明度达到120厘米以上,且引水工作不再“看天吃饭”。

此外,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还在西湖的西面和南面设置了6个进水口,在东面、北面、西北面设置了9个出水口,并配套沉管,将优质进水引入湖里的各角落,加强湖水内部流动性。

水质改善了,最能让大家看得见、感受得到的,莫过于被誉为“水下森林”的沉水植物。

今年49岁的孙坚,是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风景园林科科长,西湖水草的负责人。他从2010年初开始,负责监管在茅家埠、乌龟潭水域试种沉水植物。

在西湖湖底种水草并非易事。孙坚说:“西湖是‘香灰土’底质,原本沉水植物就很少,但我们不能把水抽干或者围起来作业,只能在‘最小干预’的基础上慢慢摸索。”

通过多年努力,越来越多的沉水植物成功栽种在西里湖、小南湖、北里湖等区域。高颜值的“水下森林”不仅能固化湖底淤泥,还能吸收西湖的富养元素,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氧量,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,西湖也正逐渐从藻型湖泊向更健康的草型湖泊转换。

西湖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,丁高峰说:“在西湖治理上,我们已经实现从环境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。将各种动、植物和微生物优化组合,通过创造适宜的条件,让它们在大自然的规律下演化,恢复健康天然的生态系统,这是西湖生态修复的‘秘诀’。”

泛舟西湖,涟漪荡漾,清澈的湖水推出层层清波,倒映着松屏翠掩、花红柳绿,让人心旷神怡。

【来源:杭州日报  作者:文/记者 莫士安 林琳 何岚 余夕雯 摄影/陈中秋 视频/俞建效 施德勇  编辑:高婷婷】
  • 时政
  • 经济
  • 城建
  • 文化
  • 民生
  • 墅评

新闻网站: 人民网 新华网 杭州网 都市快报在线 浙江在线 上城 下城 西湖 江干 滨江 萧山 余杭 富阳 临安 建德 桐庐 千岛湖

政府门户网: 杭州市政府 上城区 江干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拱墅区 高新(滨江) 萧山区 余杭区 富阳市 临安市 桐庐 建德市 淳安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