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,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程度更高。
从2004年到2024年这20年间,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565元增长到83358元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82元增长到50805元;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.28缩小到1.64。
成绩斐然,但也存在短板。比如2024年西部山区临安、桐庐、淳安、建德GDP之和仅占全市总量9.1%,财政总收入占全市7.1%,四地还集中了全市大部分行政村和农村人口。
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杭州接下来怎么办?8月27日至28日,杭州市在建德召开了一场现场会,会议重点是要通过深化市域内协作帮扶,推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。
新一轮市域内协作帮扶来了
从2007年起,杭州先后创新建立“联乡结村”、区县(市)协作、“三百帮促”等市域内协作帮扶机制。昨天的会上,杭州公布了新一轮市域内协作帮扶工作机制。
对于迭代升级区县(市),杭州将优化组建4个协作组——
第一协作组由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刘非牵头联系,西湖区、上城区和钱塘区与淳安县结对帮扶;第二协作组由市长姚高员牵头联系,萧山区、临平区与建德市结对帮扶;第三协作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暨军民牵头联系,拱墅区、滨江区与桐庐县结对帮扶;第四协作组由市政协主席马卫光牵头联系,余杭区、钱江新城管委会与临安区结对帮扶。
对于迭代升级“联乡结村”机制,杭州将继续组建37个帮扶集团,构建“1+3+N”帮扶工作机制——
“1”是以1位市领导牵头,“3”是由3个市直部门、强镇、企业组成的结对单位,“N”是N个全市农口系统直属事业单位、医院、学校、行业协会及社会力量。原则上,每个帮扶集团每年筹集帮扶资金不低于上一轮标准。
对于迭代升级“三百帮促”机制,将持续推进强企、强社帮扶弱村——
采用“1个国企+1个民企+1个强社”结对“1个薄弱村”的“三帮一”形式,形成新型共同体。每组结对村(社)、企业每年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高于上一年。
目标是到2027年,助力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.61左右,山区四县人均GDP达到12万元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.5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值达到84.5%,其中桐庐、建德要建成现代化县城。
城乡融合12条经典线路发布
推进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,杭州有不少好的经验做法。会上发布了“城乡融合看杭州”10大典型案例和12条经典线路(区块)。
比如12条经典线路(区块),包括上城区的“皋亭山畔·城乡共富”产城人融合发展线,余杭区“田园牧歌·寻玉之旅”良渚人文风情线,临安区“浙西天路”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线等。
会前,由刘非书记与姚高员市长分别带队到建德市更楼街道更化社区、寿昌镇山峰村、航头镇航川村以及大同镇劳村村实地考察,看建德如何找准城乡融合发展密钥。
在更化社区的“更上青年”青年入乡实践站点,一座占地仅400多平方米的原化工厂宿舍楼,摇身一变,成为聚集了影视、短剧短视频、电商直播等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,今年1-8月实现税收突破1000万元。
在寿昌江畔的创新创业创富中心,涵盖了种源种苗繁育、AI智链直播、乡村人才孵化、农文旅融合运营等七大功能,已汇聚53个创业团队,吸引各类人才451人,带动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8.5亿元。
航头镇航川村,因地制宜地创建了由村集体集中管理、村民自发打造的民宿产业集群,推出“住一晚吃三餐只要139元”的亲民价格,成为今年夏天长三角游客的旅居地。
还有大同镇劳村村全新升级的便民服务中心,一楼是菜市场,二楼是“一老一小”专区,三楼是家宴中心,四楼是党员活动阵地,一幢楼就解决了全村人的生活诉求,还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增收,同时带动周边10个行政村、服务近2万村民。
从民宿集群到青年创业沃土,从便民中心到创富引擎,建德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,探索形成了以资源盘活、产业融合、青年引育和服务优化为核心的多维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