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设为首页 |
新闻热线: 0571-88255213
6月18日,2021“丝绸之路周”杭州主场活动暨“万物生灵: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”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。 本报记者 魏志阳 拍友 楼航燕 摄
浙江日报杭州6月18日讯 促进人文交流,展现文明风采,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。6月18日,杭州玉皇山路,中国丝绸博物馆,一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盛会——2021“丝绸之路周”主场活动开幕。本届“丝绸之路周”以“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”为主题。
开幕式上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世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、大英博物馆、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等20余家机构发来视频贺词与贺信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认为,此次活动不仅属于中国,更属于全世界:“各国如何携手,以文化交流为契机,铸就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?在这里我们能找到答案。”
这是浙江第二次主办“丝绸之路周”。2020年6月,该活动首次举办,在国际国内获得超高人气。
与去年不同的是,本届“丝绸之路周”除主会场杭州外,还在西安、兰州、福州等地设分会场。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、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、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作为分会场代表,携各馆“镇馆之宝”,采用“飞花令”的形式与主场进行了连线互动,创意十足。
新的携手,是丝路精神之花的新绽放。本届“丝绸之路周”开幕式还发布了《2020年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》,推出了“穿越之合”敦煌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名文创,启动了“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”。
在闪耀的灯光下,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名打造的文创丝巾“穿越之合”精彩亮相。“中国丝绸博物馆宝花立狮纹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,而敦煌壁画代表形象九色鹿从宝花环中穿越,意味着国丝馆与敦煌的穿越之合。四周的青绿山水,更象征敦煌艺术的长青、丝绸遗产的长青和双方合作的长青。”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为观众解读图案中蕴含的深意。
据悉,“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”是全球首家丝绸之路“云”上博物馆,由中国丝绸博物馆携国内外40余家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共同建设,是集“数字藏品”“数字展览”“数字知识”“云上策展”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平台。建成后,合作博物馆可在“数字藏品”资源库内精选藏品,策划、设计与呈现特定的主题展览。
三彩胡人牵马俑、鎏金铜马、金怪兽、载物骆驼……当天,“万物生灵: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”展览也同步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。走进展厅,异域风情扑面而来。展览汇聚国内14家文博机构和企业的文物精品和展品,以丝路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交流为切入口,呈现“丝路改变生活”这一主题。
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。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动脉,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开幕式结束后,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坚持开放、交流,是当今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,“丝绸之路周”作为年度重磅活动,助力中国在国际社会更好发出声音,进一步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发展。
记者了解到,为进一步践行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的丝绸之路精神,同时纪念“丝绸之路:长安—天山廊道的路网”跨国申遗成功七周年,从6月18日到24日,“丝绸之路周”将联动国内外相关机构,呈现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据介绍,“丝绸之路周”期间,杭州主场将先后召开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论坛、丝绸之路策展人研修班、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特别年会,同时举办“纺织考古一百年”展、“丝巾上的丝绸之路”展与“丝路摄影展”、户外丝路生灵纤维艺术展等系列配套展览。除主场系列活动外,国内外相关机构将紧密围绕“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”主题,先后开展文物海报接力、石窟寺探秘直播、遗产点亮丝路、丝路文化进校园、“赢一张机票来中国”填彩等活动,为公众送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。